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县动态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观察 | 最优科创生态强信心

来源:园区科创委发布时间:2023-03-16 13:35:24浏览量: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何让国家高新区切实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苏州工业园区奋勇争先、跃居第四,以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活力给出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园区答案”。

基础研发能力如何提升?初创企业如何爬坡过坎?人才如何敢为善为?关键在于打造健康的创新创业生态圈。近年来,园区紧紧抓住科技创新“一号动能”,以最优科创生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活力,成效显著、成果丰硕。2022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的五项一级评价指标中,园区“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指标排名全国第三。

“三个加强”推动研发能力“大跃升”

近日,2022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总决赛落下帷幕,园区共8个项目获得总决赛最高奖项——优胜奖,占比超全国总数的1/10,其中7个项目来自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下称“科教创新区”)。

作为园区教育资源、科技资源和人力资源集聚高地,科教创新区集聚了苏州实验室、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苏州系统医学所、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等一批高水平科研机构,这是园区聚力提升研发能力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园区企业研发投入增幅保持在20%左右。2022年,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数、企业研发费、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额分别达到4668家、309亿元、268亿元,占苏州市的比重分别为22%、30%、30%左右。围绕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所需,落实“三个加强”,园区内培外引集聚研发力量,推动企业研发能力跃升。

加强优质大院大所合作。加大力度与全球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科研机构,目前园区已有33所中外知名院校入驻,集聚以中科院苏州纳米所为代表的“国家队”科研院所15家,引入上海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一流高校院所资源,为从“0到1”、从“1到N”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加强源头创新平台布局。园区全力支持和服务苏州实验室挂牌及启动建设、优化总部基地规划;高标准建设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2家国创中心获评科技部评估良好等次,思必驰获评科技部“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江苏省首家,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强化。

加强企业研发力量建设。园区积极引导科创资源向企业集聚,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建成各级研发机构超2000家,其中,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近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近700家。

一流研发能力是打开创新创业新局的“引擎”。近年来,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丰硕,博瑞生物新药舒美仑®、东曜药业新药朴欣汀®成功纳入国家医保;飞依诺科技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彩超机”助力苏炳添创造中国田径新的历史;同元软控数字化建模仿真平台MWORKS助推梦天实验舱成功发射……

“三个整合”助力科创企业“加速跑”

对科创企业而言,从研究成果到商业产品需要跨越重重关卡,如何帮助支持企业“鲤鱼跃龙门”?园区通过“三个整合”集成技术、资金、知识产权等关键资源,助力科创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跨越“死亡谷”、实现“加速跑”。

整合产学研资源。园区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优势资源,以企业为创新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支持龙头骨干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研发中心,组织系列产学研合作对接会等,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2022年,园区已推动3家单位入选首批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占全省30%。

整合孵化器资源。园区在全省率先集聚形成大孵化器集群、打响“金鸡湖创业长廊”品牌,立足新形势两次修订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管理办法,不断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1月,园区已集聚科技企业孵化器44家(其中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