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科技领军专访,我们共同走进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人才企业——云涧声医疗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一起听公司创始人彭成斌讲述他在园区的创新创业故事。
声学成像技术通过将声音信息转换成图像信号,实现了空间声波反射率的分布可视化,其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然而,在医疗诊断行业,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却停滞不前,亟待破局。
2024年7月,云涧声医疗科技(苏州)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涧声医疗”)于园区成立,公司由留美博士彭成斌创办,专注医疗诊断领域的高端超声成像仪器的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心脏超声为切入口,填补行业空白。
跨界融合医疗超声新突破
彭成斌于1981年进入北大,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攻读应用物理博士学位,1994年加入壳牌美国公司,专注三维声波成像技术。十年后,彭成斌辞职并两次在美国创业,均被上市公司收购。
两次连续创办公司,除了给他带来了创业的信心,更增强了技术的敏锐与洞察力。
⇒2019年,彭成斌在美国医院偶然发现超声成像质量与他20年前做的技术相差无几,深感行业技术停滞。这时候,他已经意识到通过精确算法改造医疗超声成像的可能性。
⇒2020年,彭成斌再次在美国创业,购买仪器进行拆解,将他擅长的精确算法与GPU算力相结合,一年内突破技术瓶颈,独创“云龙”超声成像软件系统,图像清晰度远超传统设备。
“应用领域不同,但物理原理相同。”彭成斌说道,“现在算力技术是以几何倍数在快速发展,这让我有信心能够看到20年后的图像质量会是什么样。”
作为连续创业者,当谈及如何概括创业感受时,彭成斌还是用“难”这个字为自己做了总结。“跨行创业还是会面临很大问题,尤其是医疗行业,监管的严格,漫长的周期等,但成功需要‘亮剑精神’,这也让我敢于挑战空白市场,把‘不了解’变成优势,比如冠心病诊断——传统超声无法看清冠状动脉,而我们的技术能清晰呈现心肌内部结构。”
扎根沃土双向奔赴共成长
创新创业的种子,只有植入沃土、沐浴“阳光雨露”才能茁壮成长。一直以来,园区秉承亲商服务的基因,用实践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兴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创新型企业能够在园区轻装前行、加速奔跑。
“我们考察过深圳、北京等地,但园区的国际化环境、产业链配套和政府支持力度脱颖而出。这里既有新加坡式的开放氛围,又有贴近家乡文化归属感。更重要的是,园区对初创企业的扶持非常务实。”
彭成斌谈园区服务时表示,“在申报领军人才时,园区工作人员主动协助完成手续,同时积极对接金融投资机构,并帮助调整运营策略。”
彭成斌拥有声学成像技术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与30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精准地剖析超声诊断医学面临的痛点难题,他喜欢把技术转化为产品,促进行业进步惠及大众。
“对人体无伤害的超声检查是医学影像中的首选,但传统超声分辨率不够精细,无法检测到精确的微循环信息,声学成像技术就相当于把血管放在显微镜下,提供更丰富、更明确的诊断信息。”彭成斌说,“这个行业既要快捷,更要安全。所以我们从一开始便和医生团队同步合作,保证其易操作性和安全性。”
目前,云涧声医疗已拥有完整的超声成像软件系统,全新的成像算法和探头设计,相关的PCT专利保护覆盖中国、美国、印度和欧盟等国,同时和美国梅奥医院、休斯顿M.D.Anderson癌症中心已经开展合作,有大型超声仪器公司已主动接洽。
“这是一项可以填补市场空白的技术,冠心病、癌症等良恶性判断、治疗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可以通过超声成像观测变化,并据此改变临床的治疗路径,实现精准医疗。”彭成斌说道。
精益求精赢得尊重赢未来
“技术就是我们的底气。”彭成斌表示,现在正处于“算力革命”的新时代,“我们的声学成像图像分辨率达0.25毫米,可用于检测肝癌早期病灶,有望把穿刺事故率从5%降至1%。”
据了解,除了彭成斌拥有丰富的专业经验外,其领导的核心团队在大规模并行计算领域有25年的实际经验,能保证实时成像的刚性要求。
任何事物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谈到关于公司的未来发展规划,彭成斌成竹在胸。“我们短期聚焦于冠心病诊断、肝癌早期检测、介入导航三款产品的研发生产,拿到医疗器械注册证,未来将尽快搭建海外营销团队,加快拓展全球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