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市县动态

常熟:高水平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载体

来源:常熟市科技局发布时间:2021-11-29 09:37:42浏览量:字体:

近年来,常熟始终坚持深化科技体制综改试点,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通过发挥原有“三区一园”优势,实施重大战略平台领航计划,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加速产业业态转型升级,加快“苏州·中国声谷”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发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优势,提升新能源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打造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着力构建高能级载体,支撑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改促新,从无到有建“声谷”

中科建声(苏州)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首个落户“苏州·中国声谷”的声学产业项目,主要从事建筑声学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影院、礼堂、会议室、体育馆等场所。经过十多年发展,公司在吸音材料领域已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公司董事长左洪运看来,常熟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对打造“苏州·中国声谷”、扶持声学产业的决心成为公司布点于此的关键要素,公司将以这里为新的起点,建设声学科技基地,助力声谷发展。

“苏州·中国声谷”是常熟瞄准国家战略需求,践行“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理念做出的重大探索。自2020年“苏州·中国声谷”全球推介会成功举办以来,常熟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谋声谷、建声谷。作为声谷核心建设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引项目、聚人才、育平台、汇资本、建功能、重应用、办活动7大重点工作、29个具体任务、167项工作清单系统发力,并于2021年8月全面打响“五中心一盛会”百日会战,全力推动“五大中心”快出形象,“全国盛会”办出全球影响。

围绕建设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这一发展愿景,常熟将坚定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持续加快“苏州·中国声谷”建设,丰富“五大中心”内涵,积极招引一批龙头项目、集聚一批顶尖人才、建设一批开放载体、争创一批“国字号”平台,推动科创资源集群成势,全面构建“四链融合”的创新生态,力争将声谷打造成苏州乃至全省科技创新的第一名片,为常熟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提供更大支撑。

以改促优,转型升级育“新能”

汽车产业是常熟十八大以来培育壮大的特色主导产业,为实现传统产业的价值链突围,常熟主动顺应新能源技术变革,瞄准新能源汽车核心“三电”和氢能的重要突破口,重点聚焦创新研发、科技孵化、系统集成、核心部件、基础设施、示范应用等核心领域进行项目招引,不断丰富上下游产业链,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三电”(电池、电机、电控)产业初步形成了研发与生产、销售与服务为一体的产业链。截至目前,常熟高新区共引进“三电”核心系统及研发企业40家,总投资近330亿元,建设载体面积达93万平方米;引进国内外氢能头部企业投资的核心项目36个,项目总投资达2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超百亿元开票销售。2020年,“三电”产业合计开票销售258亿元,同比增长25%;税收9.5亿元,同比增长8%。销售和税收分别占全区汽车产业比重的55%和47.5%。

立足新发展阶段,常熟将抢抓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战略风口,以“软件定义汽车”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高性能电池、车用固态电池、车载IGBT大功率芯片、车载域控制器、传感器、自动驾驶模块、智能座舱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培育+引进”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同时,深度对接丰田等头部企业,针对储运氢材料、质子交换膜、催化剂、膜电池、双极板以及高功率电堆、储氢罐等核心部件开展精准招商,并引入国家级氢能检验检测中心,努力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领先的氢能源产业发展高地。

以改促进,腾笼换凤接“沪苏”

加速壮大经济新动能,改革空间布局是关键,常熟在昆承湖畔规划了总面积约42.8平方公里的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这里区位优势明显,对外交通便捷,是苏州乃至长三角地区少有的高品质空间资源,是投资创业的理想之地。

对于常熟而言,昆承湖沪苏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将为常熟更加快速有效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沪苏同城化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为新经济企业、人才落户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资源和环境,也更有利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配套提质增效、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常熟成为上海资源要素溢出的承载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协同区。

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开发建设与产业招引同步开展”的原则,示范区2021年启动部分基础设施、创新载体的建设,预计至2024年底,示范区首期约2平方公里滨湖空间将基本建成。同时,示范区重点布局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科创研发、总部经济、运动健康等新兴领域,将积极打造一批引领性强、集聚度高、适配度好的特色高端产业载体,全方位融入区域一体化发展。

相关文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