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苏州科技

苏州日报|创新赋能 全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苏州日报发布时间:2022-01-14 13:26:51浏览量:字体: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首次破万家、连续十次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21年,苏州科技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全市创新生态环境,协同推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全力助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2021年,苏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预计实现产值2.1万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52.5%,预计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3.8%,技术合同成交额625.52亿元。

今年1月5日召开的苏州“新年第一会”提出,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集群,推动产业经济向创新经济跃升、产业大市向创新强市迈进,全力打造全国“创新集群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苏州市科技系统将围绕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发展新格局。

加快创新型企业培育,高企申报首破万

位于苏州高新区的海鹏科技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产品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核心设备。成立三年来,海鹏科技注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及开发,鼓励团队创新试新,研发中心800平方米,专职研发人员占公司总人数的40%。截至2021年10月,企业已累计申请各项专利44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在近期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之际,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坚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依托人才及政策优势,将公司打造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先进科技型企业,打造新能源行业的知名品牌,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高新技术企业是科技创新“主力军”,也是彰显企业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的“金字招牌”,对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和业务拓展均能起到促进作用。苏州全面梳理、细化高企培育重点工作,出台高企培育新三年行动方案,开发上线高企申报服务管理系统,调研走访企业8877家,组织线上线下培训会294场次,培训人次超2.67万人;开展专家一对一辅导208场次,服务企业7078家。高企申报数首次破万家,达10252家,占全省的1/3,较上年增长35.48%,位居全省第一。目前,苏州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1165家、位居全国第五。

苏州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完善企业分层孵化体系,打造以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为主体,独角兽企业、科技上市企业为标杆的创新型企业梯队。

2021年6月举行的“2021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报告发布会”,2020年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入围39家,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公示157家,较2020年增长53.9%,四年来苏州已遴选“独角兽”培育企业217家。与此同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入库评价17942家,较2020年全年入库数增长42.46%,居全省第一。省民营科技企业完成推荐5411家,比上一年增长69.84%,完成年度目标的216.44%。59家企业被科创板受理,其中上市38家,均列全国第三。

不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苏州引导企业研发机构做优做大做强,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倍增工程,按照“达标即准”原则,鼓励全市科技型企业通过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企业研发机构,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创新管理能力。目前,苏州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超1400家,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100%。

助力科技企业“轻装上阵”。2017-2021年,苏州落实重点科技创新政策减免企业所得税897亿元,其中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惠及企业49630家次。

加强载体建设,“独占”两中心

近年来,苏州不断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积极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苏布局。2021年,苏州获批“一区两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的到来,让苏州成为唯一拥有两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地级市。

面向战略需求,苏州高标准全域推进总投资200亿元的姑苏实验室建设,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4人;自主立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29项,与行业龙头企业签订合同金额达18.34亿元。

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江苏省首个省部共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我国放射医学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作为全省最早探索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城市,苏州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标准,规范、引导、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突出应用技术研究,面向社会开展研发服务活动。苏州已有78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累计集聚各类科研人员4771人,授权发明专利850项,衍生孵化企业1059家,其中获评高新技术企业1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15家。

率先探索国际研发机构建设。2021年,苏州新建牛津大学高等研究院(苏州)、苏州工业园区新国大研究院、泽璟制药美国研发中心、山石网科美国研发中心等4家国际研发机构,支持经费2337万元。

依托母校新加坡国立大学世界一流的科研实力,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致力于开展原创性研究、开发自主核心技术,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与能源纳米科技、智慧医疗技术、大健康生物与食品工程、人工智能创新及育成、生物医疗工程。目前科研人员数量约占员工总数的60%,已累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100余项,获批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申请发明专利100余项;与知名企业达成合作项目20余项。研究院还依托新国大独特的国际化科教资源,面向地方的人才需求,在全国首创“1+2+1”博士生培养项目,目前累计招收博士生62名。未来,研究院将聚焦关键核心领域,吸引集聚高层次领军人才,面向科技与产业需求,培养高端创新人才,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充分发挥中新科教产业合作的示范作用,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具有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国际研发机构建设载体。

加速高端资源集聚,最具吸引力“十连冠”

“作为科技镇长团的一员,能成功牵线搭桥,让海拓仪器公司与我们团队技术对接,后续还将促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我觉得这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在2021年10月“沪苏同城国际创新挑战赛”颁奖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杜江兵感慨道。

苏州是江苏省科技镇长团的发源地,自2008年在常熟率先试点以来,已有14批共1151人次、850名团员来苏州挂职。其中,15所上海大院大所的154名高层次人才到苏州担任科技镇长团团长、团员,利用自身技术、资源优势,搭建政府、高校院所和企业之间的沟通桥梁,推动沪苏科技、人才与产业的同频共振。作为吴江区第十四批科技镇长团的一员,杜江兵通过沪苏同城科技创新挑战赛的需求榜单,了解到海拓仪器(江苏)有限公司发布的“芯片三温测试和自动筛选设备”技术需求,正好契合其上海交通大学科研团队的部分研究方向,于是带领团队“揭榜应战”,并最终获得挑战赛“最佳解决方案奖”。“这次挑战赛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借助外力解决技术瓶颈;对于大院大所来说,能让团队、研究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向实际应用,是一举两得。”杜江兵说。

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深化沪苏合作,苏州举办“沪苏同城国际挑战赛”,签约项目193个。沪苏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平台71个、合同金额19.6亿元,达成合作项目128个、合同金额10.2亿元。

大院大所是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地。目前,苏州已与200多家国内外高校院所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在苏州合作共建平台载体160家。其中,中科院在苏布局建设各类载体机构34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20%,清华大学在苏建设载体总数达12个。

苏州持续加强与大院大所合作,2021年与清华大学签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五年将围绕共建清华—苏州创新联合体、实施创新引领行动等方面展开全面深入合作,在完善组织架构、突出聚焦和引领、强化分类管理等方面,创新运行模式和机制,着力打造校地合作全新范本。与河海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开展长期合作,在相城区共建河海大学苏州研究院、苏州研究生院。

加快打造领军人才高地,苏州大力实施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对顶尖人才支持力度上不封顶,重大创新团队最高支持达5000万元。近年来投入市级经费超6亿元,引进顶尖人才团队4个,重大创新团队28个,领军人才2233名,带动区县领军人才突破1万名。省双创人才获评1236人,连续十五年位居全省第一。市级以上创业类领军人才企业中,83家入选“独角兽”培育企业,占全市总数64.3%;72家上市企业,占全市总数的28%,其中科创板上市24家,占全市总数的62%。2021年,姑苏领军人才计划立项453个项目,同比增长38%,首次实施青年领军人才专项,引进和培育并重,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并重,大力扶持35周岁以下的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今年首批青年领军人才专项支持了58名青年人才。

苏州外籍人才多,一直是全国海外引智工作的标杆。持续鼓励外籍人才参与全市科技创新工作,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海外智力支撑。打造“苏州最舒心”外籍人才创新创业服务品牌,在全省设立首个外籍高端人才工作许可证、居留证办理专窗,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办理时间,从原来的“两次受理、两次发证”转变为“一次受理、一并发证”,方便企业和人才。同时,大力实施“海鸥计划”,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对引才单位进行补助,鼓励其柔性引进海外人才。截至2021年年底,苏州拥有持证外籍人才11099人,占全省的46.2%。连续十年入选“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十强榜单。

优化政策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科技政策体系。近年来,苏州建立了市领导牵头的科技创新月度例会制度,组织实施了“创新发展十项重点工程”,制定出台《关于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名城的若干政策措施》等48个政策措施,财政科技投入稳步加大,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

积极探索“以赛代评”新机制,2021年,苏州启动“双创天堂”苏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为创新创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大赛通过“以赛代评”,与“姑苏天使计划”深度融合,改革以往单纯的网上评审方式,新增大赛路演环节,给项目团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大赛启动以来,1233个项目报名参赛,415个项目通过初赛进入大赛路演季,决出308个项目立项“姑苏天使计划”。与此同时,还推出创业指导、项目孵化、资本对接等五大定制服务。

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苏州探索以“揭榜挂帅”方式组织顶尖人才、姑苏领军重大创新团队,重点支持在生物医药、数字创新、半导体技术等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够突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快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人才团队。经过评审答辩、实地考察等环节,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郝跃团队、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英博团队等7个团队成功揭榜,揭榜总金额1.15亿元。

加大科技金融支持,苏州市科技局与农行苏州分行等22家机构联合升级“科贷通”服务模式,优化差异化风险补偿体系,扩大政策惠及面。2021年“科贷通”为2092家企业解决贷款84.11亿元,累计为9856家企业解决贷款556.35亿元。其中,“科贷通一行一品牌”聚焦创新集群建设,推出靶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的“科浦医贷”、支持数字经济产业的“苏数贷”等特色产品,总计为285家企业解决贷款11.01亿元。

保险“护航”创新。市科技局与人保财险创新科技保险模式,推出“科研保”,首批将46家2019年苏州市“独角兽”培育企业纳入保险范围,为企业提供了3300万元的研发类风险保障。2021年6月,投保的一家供应链管理公司研发项目失败,经认定后,获得了36万元赔偿金。

不断优化服务,构筑更趋完善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37家、位居全省第一,在孵企业超过8000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40家、位居全省第一,在孵团队和企业超万家。

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和数字化发展的重大部署,苏州市科技局牵头制定《苏州市推进数字创新工作方案(2021-2023年)》,梳理形成《2021年度数字创新工作推进清单》,涵盖10项指标任务和40项建设任务,总投资达22.6亿元,截至目前,姑苏领军人才计划“数字创新技术”专项2021年共受理项目134个,经资格审查和面试答辩,最终立项43个。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苏州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社会重大需求、经济发展、人民生命健康主战场,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高水平创新型城市。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向纵深推进的关键一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创新思路举措,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培育创新主体为重点,以优化创新生态为关键,努力推动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

相关文件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